青年成长学校
首页 >>青年成长学校
济南十一中地理组周关阳
发布日期:2024-04-11 09:49 浏览次数: 字号:[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设计

—以中图版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

一、课程标准及考察方式分析: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考点一般有两种考法:一是以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察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线路的优缺点;二是考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要从输入地、输出地、沿线地区综合分析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不同版本本部分教材内容位置编辑差异分析


章节标

本节标题

主要内容


人教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1.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活动:分析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对区域的影响

湘教版

第三章区域合作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究: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原因及过程

1、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西气东输工程面临挑战及预期效果


鲁教版

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1.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2. 南水北调工程

3.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图版

第三章区域协调

第二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索:南水进京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3、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评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案例研究:西气东输


三、中图版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解读

教材红字标题

内容要求

水平标准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能根据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资料,分析区域差异,建立区域联系,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区域认知水平3);能够结合区域特征,根据图表资料比较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主要特点。(区域认知水平3)
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南水北调对不同空间区域发展的影响,形成辩证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水平3)
能够搜集和选择适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用区域整体性和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不同空间区域发展的影响,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强度和影响结果。(人地协调水平3.综合思维水平3)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第二部分概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第三部分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前一部分均为后部分提供的学习基础,最后一部分是本节的核心,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部分内容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有的区域经济发达,资源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有的区域经济相对落后,资源需求量小,供过于求,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需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教材首先从资源差异和经济差异的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然后介绍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接着引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和相关案例。

第二部分内容概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教材介绍了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出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构想并实施建设,配合图3-2-3“中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从水资源的调水线路、调水方式、途经地区等方面分别简要概述了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工程,其中东线、中线已经实现调水西线方案尚在规划中。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南水北调线路和原因的概述,深化了三条线路沿线的区域特征,又促进了区域认知,为落实“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提供了分析背景。

第三部分内容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说明了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人们需要关注调水对水源调出区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协调区域间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不仅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案例研究”栏目的主题是“西气东输”,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另一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注重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有助于通过南水北调案例运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比较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区域认知水平)

2.结合区域特征,简要评析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主要特点。观看南水北调工程创造技术奇迹的视频,感悟南水北调工程的艰辛和伟大,珍惜、保护水资源和激发爱国情怀。(人地协调)

3.结合互联网搜索的资料进行分类,说明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全面、动态、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综合思维)

4.通过南水北调的案例分析,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思路,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案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对于区域、区域的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区域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脑海中形成了区域发展的综合思维。

2.本节内容,以多种资源为载体,通过对比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特征,构成区域联系,并分析资源的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借助视频,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事物。搜集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总结所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结合身边的案例,更有助于学生观察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视频直观的展示南水北调——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及影响,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情境问题。)

用南水北调工程最近的调水成果视频引入——设置问题情景:为什么调水?怎么调?有什么影响?我国还有什么资源跨区域带哦配的案例?

第一部分: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设置问题:根据素材探究我国为什么进行南水北调?

素材包:

材料一: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气候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二: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材料三:南水北调示意图

 

借助南水北调的原因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引申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其他工程(简单介绍,后续通过练习题详细了解)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东数西算。

第二部分:南水北调怎么调?

材料一:视频:利用视频介绍南水北调的具体线路,过程中泵站的作用。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海拔走势图和东线泵站群。

 

材料三:东线工程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中线工程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开挖干渠,自流到干渠终点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输水干渠总长1277千米,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工程一期年调水95亿立方米,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规划中的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重点解决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6个省、自治区的缺水问题,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工程。

通过材料分别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的优缺点?(从水质水量、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成本高低(主要考虑工程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考虑。)

南水北调工程

优点

缺点

东线

可调水量大;

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

水质较差;

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梯级抽水北送。

中线

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地势南高北低,可供水自流。

需挖河道,工程量大、造价高;

占用大量耕地,移民多。

西线

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地形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第三部分: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有什么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分析影响)

材料一:教材89页:评价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陕南秦巴山区的水源保护及补偿

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意义重大?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出水区,经过区、输入区水库的景观图

 

材料三:教材90页阅读“南水进京,效益显著”

材料四:教材91页阅读“南水北调东线:供水线也是风景线”

分类总结概括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有哪些有利影响?

1.保障城市的供水饮水安全;2.保障农业用水;3.改善沿线地区人居环境;4.提高生态安全。

迁移应用

结合教材92页材料,思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对该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水资源分布不均,北部气候湿润,雨季常有洪灾发生,南部降水很少。为了缓解南方缺水问题,政府修建了“北水南调”工程,全程约10%的路段采用封闭性水泥管道,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下图为“加利福尼亚洲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利福尼亚洲北部洪涝灾害多发于(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路段采用封闭性水泥管道输水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防止渗漏和蒸发造成的水量损失

B.减少水体与外界接触,确保水质

C.减少沿线用水,确保南方水量

D.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通过不同类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练习题,提升素养)

1、(2015广东文综)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 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2.材料一中石化集团2023年4月10日宣布,“西氢东运”输氢管道示范工程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正在加快推进。该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建成后将是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材料二目前,全球的氢气生产以天然气和煤炭制氢为主,产量占氢气总产量的95%。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生产的氢气约占全球氢气总产量的5%,这类氢气被称为绿氢。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全球的绿氢生产都难以实现商业化开发,化石能源制氢项目则已实现商业化运行。

(1) 与煤炭相比,说出氢气的优点。

(2) 说明“西氢东送”采用管道运输液氢的好处。

(3) 指出内蒙古作为“西东送”氢源地的优势条件。

(4) 有专家提出,政府应加大内蒙古“西氢东送”的产能,以此来促进东西部经济共同发展。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3.2022年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