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
首页
>>师资力量>>教师培训
高三英语暑期培训总结
发布日期:2025-08-05 14:22 浏览次数: 字号:[ ]

济南市高三骨干教师交流研讨会总结

             英语教研组      林清华

2025年7月13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济南市教研院组织的高三骨干教师交流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上聆听了山东师范大学刘震教授《基于英语思维品质的高考备考方案》的讲座;济南市多位专家与同仁做了有关2025年高考英语试卷与高三模考试题对标分析;英语写作评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025届高三英语教学工作的总结与2026届高三英语教学工作的规划与设想以及高三教学建议等讲座与报告,感觉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有关教育发展,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和高三备考教学等方面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经验总结与反思。现将自己的感触以及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与思路总结如下。

一、关注新高考,新课程,新课堂,注重基于英语思维品质的学科教学与探索,思考与应对AI时代英语教育的困境与机遇。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大语言模型对英语学科的挑战,英语教学越来越面临挑战与困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语言,更好地应对高考对学生语言能力多方面的考察是高中教师应该思考,尝试探索与实践的迫切任务与目标。近年来,英语高考加强了对学生批判性,逻辑性与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考察,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其逻辑性,批判辩证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高考备考,而且对学科素养人才的培养都尤为重要。美国《批判性思维工具》的作者理查德•保罗说过,“没有问题等同于不理解,表面的问题等同于肤浅的理解,不清楚的问题等同于含糊的理解”,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因此,今后教学中应强化对学生如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加强对学生问题理解的考察力度,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只有弄明白了的问题,学生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更深的思考。

2.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不同方面的引导以便培养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引导创新思维;同时组织学生多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如阅读课和读后续写课开展讨论式学习的训练,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3.语言逻辑一直是学生思维的难点与重点,而语言逻辑的训练主要与句法学,语义学与语用学相关。今后教学中拟开展阅读语法课,加强学生对段落逻辑,篇章逻辑,篇章结构,句子逻辑与短语逻辑的训练与理解把握,由此训练学生精准地把握文本内容与结构,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借鉴与总结兄弟学校的经验与反思,形成个人对2026届高三教学的规划与探索。

1.一个回归:回归教材与高考真题(模拟题)。回归课本,加强必修三本和选修四本教材的语篇、文本的学习,加强词汇的考察力度;回归高考真题,强化高考五年真题与济南市近三年模拟试题的研究与训练,把每一篇语篇当作教材去分析去学习。

2.一个中心:巩固和落实基础知识。英语必修与选修教材总共36个单元,按照大单元教学的思路,整合单元知识,分门别类,拓展学习深度,加强语法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强化单词记忆与运用,所有的单词都放在句子,篇章与情境当中学习。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语篇分析意识,加强语篇结构的分析。

3.一个重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词汇、阅读、写作)。

1)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语境意识,词快意识,语用意识与学习策略意识的训练与培养,教会学生在语境中猜词,利用构词法记词,学会记忆词快,学习构建主题词汇。

2)“得英语阅读者得天下”,针对阅读教学:首先,加强系统性主题阅读,如科技创新篇、生态文明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艺术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治理篇等,通过对话题相似的语篇分门别类地阅读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熟悉不同文本和体裁内容的考察模式。其次,对学生加强多维度语料的输入,以其做到看得多,读得广,识得多。如BBC news,外刊阅读,心灵鸡汤,China Daily ,21世纪报等。再次,强化对比阅读与多角度思考,统一社会热点和科学议题,通过处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分析。

3)针对写作教学,拟进行以下尝试。首先,搭建动态语料库,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建立高频语料库,分类整理不同文体常用的词句,侧重收集地道的外刊,访谈等语篇中的地道表达。其次,加强思维可视化训练,分析写作学习策略。进行项目式教学,理解主题与技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度学习写作及语言技巧,提供展示和实践的平台,学生可借助AI生成工具,通过思维导图与结构训练,搭建结构框架。再次,形成智能反馈闭环,务实多样化评价。开展“写作—反馈—修改”闭环。通过在线写作平台AI即时批改,自我纠错,教师集中反馈共性问题,面批个性问题(结构与语言),学生进行二次修改,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与互评,再次润色,最终展示与评比。

总之,本次交流研讨收获颇丰,有许多方法与总结,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尝试应用。通过交流研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个人的智慧与能力,力将自己的所学与收获,创造性地应用于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能力,为我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